然而,雖然一方面80%的應用需要使用簡單的低成本控制器,而另一方面其它的20%應用則超出了傳統PLC控制系統所能提供的功能。工程師在開發這些20%的應用需要有更高的循環速度,復雜控制運算,更多仿真功能以及能更好地和企業網絡集成。
此外,工業領域傳統的控制類型包括離散控制、過程控制與運動控制,以前往往分別采用獨立、專用的控制器,彼此之間通訊時,需要編制大量的工程化軟件,工作量大且復雜。所以這部份的需求使得PLC開始演化成開放式架構,統一的開發軟件,覆蓋了多種控制類型,完成了控制平臺的橫向集成,在系統設計、項目實施、運行維護、培訓、系統集成、備件等環節上,都大大減少了用戶成本。
根據這樣的需求,PAC(ProgrammableAutomationController)的概念應運而生,PAC是由ARC咨詢集團的高級研究員CraigResnick于2001年提出的。在談到創造這個新名詞的意義時,CraigResnick認為,“PLC在市場相當活躍,而且發展良好,具很強的生命力。然而,PLC也正在許多方面不斷改變,不斷增加其魅力。自動化供應商正不斷致力于PLC的開發,以迎合市場與用戶需求。功能的增強促使新一代系統浮出水面。PAC基于開放的工業標準、具多領域功能、通用的開放平臺以及高性能。ARC創造了這個詞,以幫助用戶定義應用需要,幫助制造商在談到其產品時能更清晰。
PAC的概念
PAC的概念定義為:控制引擎的集中,涵蓋PLC用戶的多種需要,以及制造業廠商對信息的需求。PAC包括PLC的主要功能和擴大的控制能力,以及PC-based控制中基于對象的、開放數據格式和網絡連接等功能。
PAC的基本要求
1.具有多重領域的功能,支持在單一平臺里包含邏輯、運動、驅動和過程控制等至少兩種以上的功能。
2.單一開發平臺上整合多規程的軟件功能如hmi(HumanMachineInterface)及軟邏輯,使用通用卷標和單一的數據庫來訪問所有的參數和功能。
3.軟件工具所設計出的處理流程能跨越多臺機器和過程控制處理單元,實現包含運動控制及過程控制的處理程序。
4.開放式,模塊化構架,能涵蓋工業應用中從工廠的機器設備到過程控制的操作單元的需求。
5.采用公認的網絡接口標準及語言,允許不同供貨商之設備能在網絡上交換數據。
PAC定義了一種新類型的工業控制器。此控制器具備了PC的開放性、高性能CPU、高容量的內存和軟件的強大效能,并具有PLC的可靠性、強固性和分散特性。PAC采用現有的商業計算機技術,所以具有更優異的效能,并具有可伸縮性。透過商業化大量生產的平臺,所以易于維護和具有較低的發生故障時間等特性。
雖然從外形上來看,PAC與傳統的PLC非常相似,但究其實質,PAC系統的性能卻廣泛得多。作為一種多功能的控制平臺,用戶可以根據系統的需要,組合和搭配相關的技術和產品以實現功能的側重,因為基于同一發展平臺進行開發,所以采用PAC系統保證了控制系統各功能模塊具有統一性,而不僅是一個完全無關的部件拼湊成的集合體。
PAC的只要特征和性能
綜合業界專家的意見,所謂PAC系統應該具備以下一些主要的特征和性能:
·提供通用發展平臺和單一數據庫,以滿足多領域自動化系統設計和集成的需求;
·一個輕便的控制引擎,可以實現多領域的功能,包括:邏輯控制、過程控制、運動控制和人機界面等;
·允許用戶根據系統實施的要求在同一平臺上運行多個不同功能的應用程序,并根據控制系統的設計要求,在各程序間進行系統資源的分配;
·采用開放的模塊化的硬件架構以實現不同功能的自由組合與搭配,減少系統升級帶來的開銷;
·支持IEC-61158現場總線規范,可以實現基于現場總線的高度分散性的工廠自動化環境;
·支持事實上的工業以太網標準,可以與工廠的EM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制造執行系統)、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輕易集成;
·使用既定的網絡協議,程序語言標準來保障用戶的投資及多供應商網絡的數據交換。
PAC概念提出后得到GEFanuc公司的積極響應,2003年發布了其PACSystems系列產品RX7i與RX3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