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半自動車床刀架縱、橫進給、快退的電液控制線路補充完整。

圖1補充控制環節
在利用半自動車床加工工件時,主軸上裝夾工件轉動,主軸由機床主電機帶動;車刀安裝在刀架上,刀架的縱向和橫向移動提供車刀相對工件的縱向進給和橫向進給,其中縱向進給沿工件截面半徑方向,產生吃刀量;橫向進給沿工件軸線方向,切出工件外形,如圖。其中刀架的運動由液壓系統驅動。
圖中YG1及YG2分別為縱向液壓缸和橫向液壓缸,由電磁換向閥YAl、YA2控制,實現刀架縱向移動和橫向移動及后退。M2為液壓泵的驅動電機,M1為主電動機(驅動機床主軸的電動機,提供切削運動中的主運動),分別由接觸器KM1、KM2控制。系統設置時間繼電器KT,是為了進行無進刀切削。
其工作過程如下:
(1)按下SB3,液壓泵起動開始工作,且液壓泵啟動是其它動作的先決條件;按下SB4,中間繼電器K1得電,接通KM2,機床主軸開始轉動。同時,K1的一個動合觸點接通YAl電磁閥,刀架縱向移動。
(2)當刀架移動到預定位置,壓合行程開關ST1,使K2通電,其動合觸點接通YA2,刀架橫向移動進行切削。
(3)當橫向刀架移到預定位置,壓合行程開關ST2,時間繼電器KT通電。這時進行無進刀切削,經過預定延時時間后,接通K3,從而使K1、K2斷電,其動合觸點使YA1、YA2斷電,刀架后退。
(4)當K1斷電使KM2斷電時,主電動機停轉。
下面給出了控制線路的一部分,試將其補充完整(帶虛線的支路均需考慮補充,必要時需要補充連線)。

分析:
1、以YA1,YA2為突破口,根據“K1的一個動合觸點接通YAl電磁閥;K2通電,其動合觸點接通YA2;K1、K1斷電,其動合觸點使YA1、YA2斷電”可知,YA1,YA2所在支路各有K1、K2的輔助動合觸點一個,如圖。

這兩支路沒有其它關聯功能,因此,該兩處別無其它控制元件。
2、再考慮K3線圈的通斷條件,根據“時間繼電器KT通電……經過預定延時時間后,接通K3”,可知控制K3接通的是時間繼電器KT的延時閉合常開觸點,別無其他控制元件,如圖。

這兩支路沒有其它關聯功能,因此,該兩處別無其它控制元件。
3、接下來考慮時間繼電器線圈KT的通斷條件,根據“壓合行程開關ST2,時間繼電器KT通電”,可知控制時間繼電器KT接通的是行程開關ST2的動合觸點,別無其它控制元件,如圖。

4、下面考慮KM1和KM2,如前所述:“按下SB3,液壓泵起動開始工作,且液壓泵啟動是其它動作的先決條件”,可知控制液壓泵的接觸器KM1必有自鎖環節,且KM1將對其它所有繼電器或接觸器形成“聯鎖”。
根據聯鎖環節的典型線路,方便起見,我們不妨復用KM1的自鎖常開觸點,即可聯鎖其它線圈,也無需再添加新的KM1的輔助觸點。
再看KM2線圈的通斷,如前所述:“按下SB4,中間繼電器K1得電,接通KM2……當K1斷電后,其一動合觸點使KM2斷電”,可知,控制KM2通斷的是K1的一個動合觸點,別無其它控制元件。于是有如下線路。

5、考慮K1、K2:如前述,“按下SB4,中間繼電器K1得電……壓合行程開關ST1,使K2通電……接通K3,從而使K1、K2斷電”。顯然,K1、K2所在支路都有K3的動斷觸點,且K1有自鎖環節,K2接通時需要行程開關ST1動作,故K2支路應存在ST1的動合觸點,如圖。

5、進一步分析上圖,根據已知條件,SB4按下,是縱橫向進給開始的動作條件,而若按上圖接線,則K2的接通不受SB4的控制,只要在K3不動作的前提下,ST1被壓合,K2就會得電,開始橫向進給。如果存在人為的誤操作,在縱向進給(吃刀運動)尚未完成的情況下,ST1被意外壓合,則橫向進給將會開始,這將切削出尺寸錯誤的工件來,所以需對上圖加以改進。顯然,應該在K2上加上K1的聯鎖環節,不妨復用K1的自鎖常開觸點,如圖。

得到答案:
